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

笑看风云再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罗甘莓小说www.jgkais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
  
  庄园里面!
  
  李根和学院的少年,自然也听到了长安城,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呐喊声。
  
  李根微笑着走到学堂外面。
  
  他知道,这场大战,终究是大唐完胜。
  
  历史上,在没有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下,唐军依然是大胜。
  
  更何况,现在有了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再加上适逢突厥遭遇百年不遇之暴雪。
  
  这本就是一场大人与小孩的较量。
  
  还未开始,就注定大人赢了。
  
  午膳前,程处默兄弟俩,骑乘骏马奔驰而来。
  
  “七弟,俺爹大胜而归,活捉突利狗贼。”
  
  “今日俺当与七弟痛饮几杯!”
  
  “对,处亮也当与院长痛饮几杯!”
  
  请功酒跑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还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也只有程处默兄弟俩能干的出来。
  
  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不过是多两双筷子而已。
  
  午宴上,李根从处默和处亮口中得知,征东大军和征西大军的辉煌战果。
  
  李渊和孔颖达都激动的浑身颤抖。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胜。
  
  难怪长安城的欢呼和呐喊,一阵又一阵的传来。
  
  “处默哥,你知道东西突厥,加在一起的土地有多大吗?”
  
  “七弟,俺听俺爹说,他俩加在一起,比咱们大唐的土地还要大呢。”
  
  李根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
  
  “是啊,比现如今大唐的土地还要辽阔,虽然多为苦寒之地,但也不乏水草肥沃之处。”
  
  “西突厥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战略和经济地位不容小觑。”
  
  “眼下,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未来如何治理和管辖,北方广袤的土地,也是一件破费脑筋的事情。”
  
  “蓝田侯可有良策?”
  
  孔颖达不等程处默开口,自己便率先发问了。
  
  做为李世民安排在李根身边,最接近李根的卧底。
  
  孔颖达已经预感到,李根肯定心中有了打算。
  
  “孔院长,上次晚辈曾经跟程伯伯,说起过一旦大胜以后,如何治理北方广袤大地,突人自治是缓和之策,同化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根的话,让孔颖达郑重的点点头。
  
  “想要实现最终的目标,朝廷需要大量的文化教育人才,去普及和传递大唐的文化知识和理念。”
  
  “如此看来,现如今,科举考试改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捷径!”
  
  “哦,老夫愿闻其详!”
  
  “孔院长,自从大军出征后,晚辈便利用闲暇时间,写下这些。”
  
  “若是陛下能够采纳其中的一些建议,晚辈以为,大事可成也!”
  
  李根走到桌子前,取下一沓纸张,递给了孔颖达。
  
  “此事,老夫毕竟尽力而为之!”
  
  孔颖达简单翻阅了几页,便深知,陛下十有八九,会全盘采纳。
  
  下午授课完毕,孔颖达便直奔皇宫而去。
  
  御书房里,李世民和孔颖达相对而坐。
  
  仔细看完李根的建言以后,李世民瞬间龙颜大悦起来。
  
  今日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同庆大军德胜。
  
  高兴之余,做为大唐的扛把子,李世民心中更多的,在思索如何治理那片广袤的土地。
  
  上次和程咬金前往庄园,李根所言的治理之法,李世民已经付诸实施,程咬金和李靖分别带着圣旨前往。
  
  目的就是先实施,突人治突的政策。
  
  首先稳定好当地局势,方为上策!
  
  “陛下,臣以为,大皇子,之所以接连推出唐数和拼音教学法,或许早就想到了有这么一天……”
  
  听了孔颖达的话,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仲达言之有理,朕也有此猜测。”
  
  “朕的大皇子,属实不简单啊。”
  
  “明日,朕便与百官商议此事,科举改革,朕以为势在必行!”
  
  第二日,一大早,李世民神采奕奕的直奔显德殿而去。
  
  显德殿里,百官们,人人红光满面。
  
  胜利的喜悦,足以让人们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一切,不过是才刚刚开始,程咬金和李靖大军,押解的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抵达长安城,将会达到一个高潮。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世民正襟危坐,微笑着扫视群臣。
  
  “众卿,昨夜,朕一夜未眠,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
  
  李世民又一次,要将李根的功劳据为己有。
  
  反正是自己儿子想出来的主意,老子拿来用用,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众卿,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接下来如何让那片广袤土地,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土地?”
  
  “如何让那里的子民,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众卿,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啊!”
  
  “一旦治理不当,造反随时都可能发生,若是如此,我们又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财力,去再次讨伐。”
  
  “长此以往,朕的国库,即便是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一片安静。
  
  李世民看着皱眉思索的文武百官,知道是时候,展现自己真正的计策了。
  
  “众卿,朕一夜无眠,终于思得良策。”
  
  李世民一挥手,内侍总管李德禄,将宣纸送上。
  
  李根所有策略,全部被李世民重新抄录在宣纸上。
  
  如此,才能更加确定无疑,这些策略,都是他李世民熬夜苦思冥想而来的。
  
  “众卿,若想让北方广袤土地长治久安,朕以为,文化和思想灌输是关键。”
  
  “从少年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学习唐数,学习汉字,学习我们的拼音教学法,学习我们大唐的文化思想,如此以来,多年以后,等这些娃娃和少年长大后,他们骨子里都会把自己做为一名唐人,做为一名大唐的子民……”
  
  “……”
  
  李世民侃侃而谈,说到精彩处,神采飞扬,表情也叫一个精彩。
  
  文武百官们,也是个个激动不已!
  
  他们知道,陛下所言,绝对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旦付诸实施,未来北方草原将会真正的融入大唐文化,而到时候,他们的后代子孙,自然也会以唐人自居!
  
  “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世民精彩的演讲,竟然被人打断。
  
  这让李世民心里很是不爽。
  
  当看到是,一脸激动之色的魏征时。
  
  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玄成,有何事启奏?”
  
  “陛下,臣以为,您刚刚所言,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可是,如此下去,要派遣多少大唐的教员啊?”
  
  “如今,我大唐的教书先生,仍处于捉襟见肘之状。”
  
  “陛下,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魏征的话,让文武百官们齐齐俯首点头,魏征此言可谓是一针见血。
  
  李世民自然看到了百官们的反应。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脸上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魏征这番话,说的太好了,正好给了李世民,继续展示自己真正才华的机会。
  
  “玄成,所言甚有道理,可是,朕既然能想到解决之道,自然也就想到了,如何让这件事情顺利的开展下去。”
  
  “哦……”
  
  魏征闻言,瞬间一愣,继而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众卿,刚刚玄成,说的很好,这件事情,朕的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难度甚大。”
  
  “朕,岂能不知,这里面的难度。不过,朕已经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朕以为,从今科科举开始,朕便要有所改变。”
  
  “而这个最重要的改变,便是从科举考试开始!”
  
  呼!
  
  呼!
  
  呼!
  
  群臣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有些人已经想到了些什么。
  
  比如房相杜相等人,瞬间便猜测到了陛下所言何意。
  
  就连魏征,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
  
  “陛下,您的意思是,今科科举录取人数,开始大幅度提升?”
  
  听闻魏征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玄成,提高录取人数只是其一,达到人尽可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何谓人尽可用?就是每一位破格录取的科举考生,都是用一技之长之人,他们或专攻唐数,或汉字拼音擅长,或策论考试,有其独到见解之处。”
  
  “而这些人,都是大唐未来的希望,都是让整个北方彻底同化的根基所在!”
  
  “………”
  
  群臣彻底被李世民的话给惊呆了。
  
  难怪人家能够当上皇帝,这智商绝对甩他们一条朱雀大街。
  
  而李世民的高光时刻还在继续。
  
  “众卿,朕以为,从地方各州府开始,就要降低科举录取门槛。”
  
  “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和青年才俊,齐聚我大唐长安城。”
  
  “朕也知道,此举也许会让整个长安城人口剧增,客栈爆满,甚至是让许多考生找不到客栈居住。”
  
  “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些问题,咱们可以再想办法,比如长安城周边空置的军营,或者长安城周边的百姓家也可以借宿吗。”
  
  “陛下,若是如此,贡院考场,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考生。”
  
  魏征再一次,成功打断了李世民表演。
  
  群臣闻言也是频频点头示意,确实如此,若是这么多考生齐聚长安城,即便是贡院考场挤爆,也塞不进去这么多考生。
  
  “玄成,言之有理,对此,朕早就有了解决之道。”
  
  李世民对于魏征,接二连三打断他的表演,并没有生气。
  
  相反,魏征的疑问,更让李世民越发的从容起来。
  
  “众卿,贡院考场,肯定容不下这么多考生,届时国子监也会做为考场。”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对于陛下这个决定深表赞同。
  
  “若是贡院考场和国子监,还是容不下这么多考生的话,朕会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科举考试时间。”
  
  “务必让所有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能走进考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相应的,今科科举,吏部会工作量倍增,阅卷考官和考场考官的工作量也会大增,对此朕也有所准备,届时在座的每一位官员,都要做好巡视考场或批阅考卷的准备。”
  
  李世民的话,让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做为朝堂重臣,他们义无反顾的,服从陛下的管理和分配。
  
  “今科科举考试,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朕决定,所有考生都必须考满三场考试。”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满堂皆惊。
  
  这是一个他们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殊不知,这正是李根决策里面,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决策。
  
  “众卿,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每场考试都要张榜公示,此举不但让众考生压力倍增,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而贴经,诗赋和策论,之所以让所有考生参加,因为只有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发掘人才。”
  
  “众卿,如今朝堂之上的马周,便是最好的例子,前年科举考试,马周便是第二场诗赋考试落榜,让朕差点失去一位人才啊!”
  
  “朕今科科举,不仅要连考三场,而且落榜考生还可以再考两场!最后两场是唐数和拼音字母考试。”
  
  “而最后两场考试合格者,就是朕心中,派往东西突厥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在那片土地上,刻下大唐烙印的根基所在!”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原来陛下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解决之道。
  
  一夜未眠,能想到如此良策。
  
  那也只有陛下这脑子里,才有如此智慧。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短暂的安静以后,百官们齐声高呼起来。
  
  文武百官们,能不激动的欢呼吗?
  
  跟着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混,他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享受百官们的欢呼。
  
  “众卿,既然如此,接下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具体的,今科科举细节问题。”
  
  李世民将手中的宣纸,交到房玄龄手中。
  
  示意房相看过以后,逐一让百官们传阅观看一番。
  
  百官们逐一观看完毕后,对陛下佩服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接着来,显德殿进入议事阶段。
  
  针对此番科举考试之改变,百官们也都尽情的各抒己见。
  
  有了李世民的大方针,剩下的便是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
  
  所有官员的献言献策,李世民尽皆仔细聆听。
  
  有许多都被采纳了下来。
  
  最终,今科科举考试的详细计划,尘埃落定。
  
  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旨意。
  
  一道道圣旨,从长安城,传向大唐十二省道的各个府县。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各地刚刚获悉,大军大胜的消息,如今再次收到科举考试改变的圣旨。
  
  各地布告一出。
  
  举世皆惊,最为激动的,莫过于今科参加科举的考生。
  
  相比于以往,今科科举无论录取的比例,还是考试的规则,都有所改变。
  
  考生不再担心一场考试便落榜。
  
  即便是三场考试落榜以后,他们还有一次考唐数和拼音的机会。
  
  而布告里面,明确公示,三场考试落榜者,若是唐数或拼音特别优异,也可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身。
  
  毋容置疑,这里明确公示,只要唐数或拼音考试,有一门特别突出,他们这次科举考试,就可以成功上岸。
  
  各地考试的难度降低,录取门槛放大,让诸多少年都信心倍增,彻夜难眠。
  
  而,此时长安城,最为兴奋的,无疑是平康坊的姑娘们了。
  
  往年只有数千名考生,她们都忙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夜不能寐,双腿发软,莫处红肿。
  
  今科科举,布告一出。
  
  至少有数万考生蜂拥而至长安城。
  
  她们不得不做好,日夜开战的准备。
  
  万人大战,想想都让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而,状元学院里。
  
  李根听闻消息后,甚感欣慰。
  
  因为,他知道,陛下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此一来,不但能广纳人才,更重要的是,会让更多的少年看到,科举不再是一条难如登天的道路。
  
  又是一个休沐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着马车来到了庄园里面。
  
  “根儿,陛下亲自诏见为父,对你的建议深表赞赏,为父也很高兴啊,因为你接连立下大功,为父很快也要升职了。”
  
  李世民的话,让李渊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至于李渊心里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跟闻言,自然非常高兴,自己所做所为,不就是为了父亲能有个好前程,这个家能一直兴旺下去吗!
  
  长孙皇后怀抱里的李治,看到李根就伸手,让抱抱。
  
  已经九个月的李治,咿咿呀呀的声音,很是讨人喜欢。
  
  看着李根抱着李治,兄弟俩开心的模样。
  
  李世民心里也非常高兴。
  
  毕竟这可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可都是他李世民的皇子啊!
  
  午膳过后,李世民终于将此行的目的,开口说了出来。
  
  “根儿,陛下希望你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人才。”
  
  “眼下东突厥和西突厥,尽数归我大唐所有,人才,是当今陛下最为头疼的问题啊。”
  
  李根早就想到,这一天迟早要来。
  
  “父亲,现在玄策和君买,也完全可以授课,多开设几个学堂,也是无妨!”
  
  听了李根的话,李世民颇为惊讶的开口询问道。
  
  “根儿,他们二人,莫非不参加此次科举?”
  
  “父亲,孩儿已经征询过他俩的意思了,他俩想在孩儿身边,多学习几年。”
  
  “哦,既然如此,为父觉得可行!”
  
  三月十五日。
  
  天空飘起毛毛细雨。
  
  可是,长安城的大街上,依然是行人如织,热闹异常。
  
  诸多科举考生,已经赶到长安城,聪明的人,早就料到,会发生一房难求的局面。
  
  所以提前订下一间客栈,也有利于自己的科举考试。
  
  就在这蒙蒙细雨中,两匹骏马,从金光门奔腾而入。
  
  “喜报,喜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